1)选对平台:陪诊一家平台的陪诊师需审核认证入驻,均签署规范合作的协议。
2)匹配目标:根据就医目标和实际需求,在平台里筛选匹配合适的陪诊师。
3)综合观察:平台真实公开陪诊师服务信息,方便患者进行决策交易参考。
4)服务效果:平台不定期会对持续提供优质服务的陪诊师进行把关和助推。
别称: 广州中山眼科医院、中山大学中山眼科医院、中大附属眼科医院、中山眼科中心、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、中山大学眼科中心
地址: 广州市越秀区先烈南路54号
电话: 020-66607666
关注度: 266
擅长: 近视眼、白内障、斜视、干眼症、青光眼、视网膜脱落、弱视、屈光不正、散光、眼外伤、葡萄膜炎、眼底病
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(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)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35年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眼科医院。一九五三年,中山大学医学院与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,两所医学院的眼科合并为华南医学院眼科教研组;一九五四年,光华医学院眼科也合并为华南医学院眼科教研组;一九五六年,随着华南医学院更名为广州医学院,眼科教研组更名为广州医学院眼科教研组;一九五七年,又更名为中山医学院眼科教研组。中山医学院眼科医院成立于1965年,是中国高等院校第一家附属眼科医院。1983年6月,中山医学院中山眼科中心成立,拥有眼科医院、眼科研究所、防盲办公室,是中国第一个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防盲为一体的现代多功能眼科中心。1985年更名为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;1997年,中山医科大学眼科验光系成立,进一步发展成为研究所、医院、办公室、系的眼科中心;2001年10月,随着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的结合,更名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。
经过50多年的发展,中山眼科中心已成为中国学科齐全、师资力量雄厚、医疗技术精湛、诊疗设备先进、科研实力雄厚、国内领先、国际知名的眼科中心。连续11年位居中国医院最佳专业声誉榜首,连续7次位居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榜首。中山眼科中心是国家卫生委员会(管)专科医院,亚太眼科学会(APAO)我国眼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唯一的支持单位是永久总部所在地。中山眼科中心下设的眼科医院是中国第一家眼科三级甲等医院。
在医疗业务方面,各项医疗质量和效率指标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。中心庄园面积8900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3.5万多平方米,珠江新城院区面积1.2万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8.2万多平方米。近年来,门诊人数超过113万人次,手术人数超过7.8万人次,平均住院日为1.5天。中心眼科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,包括白内障、青光眼、角膜病、眼底病治疗中心、眼眶病和眼肿瘤、眼整形、眼外伤、激光近视治疗、斜视和弱视、屈光科、神经眼科、黄斑病、葡萄膜炎、儿童遗传性眼病、结膜病和干眼病、预防性眼科等眼科临床亚专科,其中角膜病、青光眼、白内障是广东省重点医学专科。中心在角膜疾病和眼表疾病、白内障、青光眼和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、激光近视矫正手术、角膜形态学、葡萄膜视网膜炎发病机制系列研究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,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在教育教学方面,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科是中国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,是中国最早招收眼科硕士和博士生的单位之一,是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和临床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基地,2008年成为全国第一家试点医院,是唯一选定的眼科医院;广东精品课程1门,博士导师71人,硕士导师54人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3人;2015年获中国青年教师理论教学竞赛一等奖和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。临床教学方面,医院现有学生227人,其中博士生123人,硕士生104人,8年制学生11人。在临床教学方面,医院有227名学生,其中123名博士生、104名硕士生和11名8年制学生。国家眼科医生教育培训基地还举办了10多个全国继续教育课程,培训了数千名学生,培训了100多名学生。推进西部眼科医生培训计划,规范新疆、云南、贵州基层眼科医生培训,扩大中心在西部的影响力。
在科学研究方面,中山医学院眼科研究所于1982年成立,是中国第一所设在高等医学院的眼科研究所。卫生部眼科实验室于1991年成立。2006年,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国家重点眼科实验室。中山眼科中心是中国唯一的国家重点眼科实验室支持单位。自1978年以来,获得国家科研成果奖11项,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,三等奖4项。国家973计划首席课题2项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集团项目1项,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5项,863项目5项,国家科技研究计划15项,国家科技支持计划4项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。2016年,中心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1项,国家自然基金36项。作为第一签名单位,发表了173篇SCI文章,在Nature上发表了原位再生晶状体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原创论文。同时,该研究是近年来再生医学的重大突破;最近,Nature Medicine杂志被列为2016年全球再生医学领域最重要的突破性成果,这是自2010年Nature 自从Medicine评选生命科学七个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以来,中国科学家首次领导了该团队的研究;获得中国干细胞生物学分会干细胞研究创新奖。与此同时,该中心也成为眼科界第一个连续三年在Nature发表论文的机构。
早在20世纪50年代,历任领导就重视派出医疗队深入基层农村开展查盲治盲工作。特别是1983年盲防治办公室成立后,从最初的2年开始~3人发展到今天30人~强大的40人团队,从自行车、牛车到今天拥有先进的设备。防盲办坚持与世界卫生组织、海伦凯勒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合作,积极开展医疗扶贫模式创新,深入广东省各县、市、乡、农村,开展盲目治疗、眼病流行病学调查、基层眼科医生培训等工作,探索了从救济型医疗扶贫到发展型医疗扶贫的模式,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。中心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,开展国际医疗援助,中心多次派出医疗队开展国际医疗援助,到太平洋岛瓦努阿图、萨摩亚、斐济、汤加、马尔代夫、非洲加纳等国家,得到国际高度认可和奖励,进一步扩大中国医疗援助的效益和影响力。启动西部眼科医生培训计划,将援疆工作从人才援疆转变为学科援疆、团队援疆,以点带面,辐射广泛。中心还派出医疗队到西藏林芝、昌都、那曲、青海玉树、新疆喀什、云南凤庆、广西百色、广东省开展免费诊所、免费复明手术、高水平手术教学活动,不仅为当地人民缓解痛苦,送光明,还塑造了中山大学和中山眼科中心良好的社会福利形象。
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,中山眼科中心历任党政领导,坚持以人为本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,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,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。许多德艺兼备的老专家在继承和指导方面发挥了作用,大量年轻人才脱颖而出。中心创始人陈耀珍教授、毛文书教授是国家一级教授,李绍珍教授是中国眼科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。该中心拥有300多名专业眼科医生,其中200多名高级职称人员。近几年来,全球范围内更多地吸引人才,进一步挖掘和培养青年领军人才。中心拥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国院士1人,二级教授5人,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,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人,组织部门引进人才3人,引进人才7人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,广东大学珠江学者特殊教授1人。引进人才和原有人才形成了强大的国际领先人才编队。
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,历任中心领导注重传承开放务实的传统,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。1982年9月,奥比斯(ORBIS)应陈耀真、毛文书教授的邀请,移动眼科教学飞机首次访问中国,在广州停留18天,进行手术示范教学、专题学术报告和咨询。1985年,中山眼科中心主办了中国首届国际眼科学术会议。之后,主办或承办了第28届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术会议、第一届亚太视觉科学会议、第一届亚洲白内障研讨会、第十二届亚非眼科会议、第九届国际近视研究会议、第一届现代眼科显微外科国际讲座、第一届国际葡萄膜炎研讨会、第18届国际眼科研究会议、第七届亚太青光眼学术会议、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国际论坛等。2012年6月,我中心与奥比斯国际联合举办了奥比斯飞机眼科医院首航中国30周年庆典,并与奥比斯国际签署了长期合作项目。2013年1月,APAO投票选出珠江新城医院眼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,永久总部将于2015年落户中心。APAO是中国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医学学术组织,成为中国眼科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和标志。2014年Nature中国论坛也在广州举行《Nature》该杂志首次与中国研究机构联合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,2015年亚太眼科年会(APAO)也由中山眼科中心主办,在广州举行。此外,该中心还与世界卫生组织组织了全球联合查房活动Johns Hopkins 、NIH建立和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,开展广泛的双边学术交流活动,不断扩大和提升中山眼科中心的国际影响力。
中山眼科中心获得多项荣誉称号,比如1995年广东省文明单位;1998年广东省100家文明医院;1999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、广东省白求恩先进集体;2002年广东省卫生系统产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;2003年广东省先进集体、广东省文明窗口单位;2007年广东省志愿服务金奖;2009年广东省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助活动先进党支部;2011年广东省工人先锋、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;2012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先进集体、全国工人先锋,2015年全国五一劳动证书,全国模范职工之家。
五十多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在五十多年的辉煌岁月里,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眼科中心。
提交工单号为:Y-123
已提交成功,我们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
您也可以直接微信扫码,添加客服立即联系